6/02
I.大堂講課
對歐洲貿易與藩主進獻所生產的陶瓷:伊萬里與鍋島
上課閱讀書目
關濤、王玉新編著,《日本陶瓷史》,頁121-142。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OTZjNmE4MjYtZGZmNi00YjIyLTlmY2QtMzRkZTY4MDJjYmZm&hl=zh_TW
II.討論議題(二擇一: 6/2-6/9在課程部落格上發表意見)
A.同學之前討論過明代官窯與民窯的關係,大家都注意到官窯與民窯的基本特性,以及官、民窯之間的互動。現在我們談論到日本九州地區陶瓷貿易與進獻藩主兩種不同性質與風格的陶瓷生產,請同學進一步討論自由貿易的陶瓷與專門供應貴族的陶瓷有甚麼樣的差異 (可就日本的伊萬里與鍋島燒為例,對作品性質、生產模式、品質高低、造形與裝飾風格、品味等方面進行討論)。
[參考書目]
1. 講課內容PPT檔(會放在部落格上)
2.Eva Strober 演講、黃蘭茵整理,〈強者奧古斯都的陶瓷收藏兼及麥森陶瓷的創燒〉,《故宮文物月刊》,第320期(2009年11月),有關日本陶瓷的部分。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YTgzNTUxNzctNjM0Ny00ZmY4LWFhMGItMTViYmQ2YTA1YzA3&hl=zh_TW
B.日本在17世紀中期開始加入對歐洲外銷瓷的行列,與中國外銷瓷時有競爭與互相取代的關係。請就窯業生產、市場、風格、品味等不同方面來討論17到18世紀中國與日本對歐貿易瓷情況之比較。
[參考書目]
1.謝明良,〈十七至十八世紀中國對歐洲貿易中的陶瓷〉,《陶瓷手記》(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頁287-307。(指定參考書)
2.Eva Strober 演講、黃蘭茵整理,〈強者奧古斯都的陶瓷收藏兼及麥森陶瓷的創燒〉,《故宮文物月刊》,第320期(2009年11月),頁106-117。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YTgzNTUxNzctNjM0Ny00ZmY4LWFhMGItMTViYmQ2YTA1YzA3&hl=zh_TW
3.謝明良,〈記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伊萬里瓷器〉,《故宮學術季刊》,14卷3期,頁83-128。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OGJmYTVlNzYtMTc1MS00NWQ0LWJiZjMtMTE4MjQzMDJlMTY4&hl=zh_TW
4.施靜菲,〈十四到十七世紀亞洲青花瓷生產的擴張〉,《典藏古美術》,2009-8。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OWY0ZDdjMDQtNGZlZC00NTU4LTk3MDktNjRkNDk3MDNhNjlh&hl=zh_TW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全國蓋窯大賽 澳美隊蓋厲害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5/23 04:11"
〔記者陳界良/苗栗報導〕全國第一屆蓋窯大賽在苗栗縣造橋鄉登場,共8隊參賽,包括來自澳洲、美國與香港的陶藝家,各隊自行設計、蓋窯後進行燒窯,經過三天兩夜大戰,昨天隆重開窯,取出一件件別緻的柴燒陶作品。
砌磚建窯 柴燒火力十足
參賽8隊先在規定時間內各蓋出一座磚窯並燒窯,16日晚間,親民技術學院隊首先達到攝氏1110度門檻,現場響起歡呼聲,各隊不斷添材、攻火,陸續越過門檻,17日凌晨,竹科「火力十足隊」及旅居澳、美陶藝家組成的「澳美隊」,都達到1230度高標。
17日早上各隊完成燒窯,接著封窯、冷卻,昨天上午,參賽者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緩緩打開窯門,看到成品大都很興奮,但有些窯因溫度不夠高,柴燒效果未如預期,隊員難掩失望。
經評分後,「澳美隊」囊括節能獎、火神獎、柴燒窯王獎;「中華大學隊」與「親民技術學院產設系出來面隊」獲造窯技藝獎;「中華大學隊」另獲燒成獎;「火力十足隊」拿到團隊獎神獎。
個人獎方面,「中華大學隊」任翔雲、「大頭火隊」余佩華獲得評審特別獎;「大頭火隊」劉紹增獲得大會獎。
「澳美隊」隊長陳平和說,他玩陶10幾年,從來沒有建過窯,光設計窯體就想了3個星期,不斷修改設計圖,能燒出1200度以上高溫,實在很幸運。比賽過程讓他與隊員學到很多,是很難得的寶貴經驗。
夫妻隊員 煉鋼原理燒窯
「澳美隊」隊員陳闌美說,她在美國20多年,現在往返台灣、香港間,她是在竹南蛇窯學陶藝,這次參賽學到如何砌磚建窯。隊員陳培根與施幼瑛是夫妻檔,曾在鋼鐵廠工作的陳培根說,煉鋼與燒窯不同,但燃燒原理可運用在燒窯上。
竹南蛇窯主人林瑞華說,蓋窯是門專業學問,有些窯的火路設計很好,溫度燒得很高,但燒出來的作品卻不理想,可見除了窯體設計,火候掌控也很重要,希望透過比賽讓大家體驗建窯,了解窯的重要。
轉載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3/78/265d1.html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第十四週 台灣的陶瓷發展
1.大堂講課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班 王淑津演講 「台灣的陶瓷發展」
閱讀書目:
王灝,〈薪灰冷處覓窯痕〉(南投地區舊窯調查資料選一),《南投窯邁向現代陶之路二百年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13-20。
許坤揚,〈鄉野僻地見真跡〉(南投地區舊窯調查資料選二)《南投窯邁向現代陶之路二百年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21-24。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ZDRmOWI5NTAtZWExOS00MTM1LTliZGUtMzg0OTJhMTZhYzhl&hl=zh_TW
梁志忠,〈南投窯沿革〉,《南投窯邁向現代陶之路二百年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6-9。
陳信雄,〈試論臺灣陶瓷史的意義、分期與特質〉《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集刊》:2-18。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YTIyNDE0YTUtYjFlYi00YmE0LTk2NTItZTYxZGJjMzQ5ZTE3&hl=zh_TW
2.作業: 拍攝三分鐘短片
題目: 在身邊發現陶瓷
請用你在課堂上所習得的陶瓷文化史概念,選一件或一組你身邊的陶瓷介紹給大家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班 王淑津演講 「台灣的陶瓷發展」
閱讀書目:
王灝,〈薪灰冷處覓窯痕〉(南投地區舊窯調查資料選一),《南投窯邁向現代陶之路二百年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13-20。
許坤揚,〈鄉野僻地見真跡〉(南投地區舊窯調查資料選二)《南投窯邁向現代陶之路二百年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21-24。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ZDRmOWI5NTAtZWExOS00MTM1LTliZGUtMzg0OTJhMTZhYzhl&hl=zh_TW
梁志忠,〈南投窯沿革〉,《南投窯邁向現代陶之路二百年專輯》(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6-9。
陳信雄,〈試論臺灣陶瓷史的意義、分期與特質〉《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集刊》:2-18。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YTIyNDE0YTUtYjFlYi00YmE0LTk2NTItZTYxZGJjMzQ5ZTE3&hl=zh_TW
2.作業: 拍攝三分鐘短片
題目: 在身邊發現陶瓷
請用你在課堂上所習得的陶瓷文化史概念,選一件或一組你身邊的陶瓷介紹給大家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