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圖引用自藝術家Brendan Lee Satish Tang的作品,更多作品請見官網http://brendantang.com/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第四週

I.大堂講課
〈異國的風味:六朝到唐的陶瓷發展〉
[指定閱讀]
野村惠子,〈三國、南北朝時代の陶磁〉,《世界美術全集》。
http://docs.google.com/Doc?docid=0AXxe6KdWDmutZGRjam5rbTZfNGNoeDg5MmRy&hl=zh_TW

長谷部樂爾,〈唐代陶磁史素描〉(中譯版),《藝術學》,第十一期,1994年3月。(大家都有了吧?)

II.討論議題
不同材質間交流互動情況為何? 背後之可能原因有哪些?
在你生活的週邊是否也可看到這樣的情況?

[參考書目]
1.謝明良,〈院藏兩件汝窯紙槌瓶及相關問題〉,《陶瓷手記》(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頁3-15。(圖書館教師指參)
2.謝明良,〈計皮囊式壺〉,《陶瓷手記》(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頁87-99。(圖書館教師指參)
3. Jessica Rawson, “Song silver and its connexions with Ceramics”, Apollo, July 1984, pp.18-23中譯版,收入羅森,《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3xe6KdWDmutOTFiZGI5YTItNDFjMC00ZTBmLWJkNmQtZWRlZWI1MzJlYjIx&hl=zh_TW

4. Rose Ker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ronzes and Ceramics in China: Song to Qing Periods, ca. A.D. 1100 to 1900”, Ceramics and Civilization, vol. IV (1989), pp.301-313(僅供參考)

藝史所實務操作(兩組輪流)

1 則留言:

  1. 在人類的物質文化中,物質的材質和社會階層一樣存在著等級次序。材質的供求成本通常決定了物質在等級次序中的位置。物以稀為貴,說明了最高級的材質的資源有限因而物價昂貴。

    Jessica Rawson認為社會下層人士通過選擇等級不同的材質來仿製社會上層人士珍貴材質製品來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人類是用不同的材料來仿製相同器形物品的原因,一是由於高級材質有限且昂貴,所以人類使用廉價的材料來複製諸如金銀玉器等;二是當一種物品是為埋葬而做時,人類就會使用便宜的材質來代替更貴重的材質。綜而言之,使用次等材質來仿製器物的核心因素是:廉價。

    陶瓷器在古代中國是主要的生活用品的器類,也是各種高級材質的仿製品。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現在,塑料完全取代了陶土成為統治人類日常生活最重要最主要的材質,塑料品是各種材質器物的仿製品。

    陶瓷器和塑料品都是因為成本低,資源容易取得而成為主要的仿製品,但陶瓷器和塑料品製作方式最大的差別是陶瓷器是由人工手藝捏造而塑料品是機械複製製造的。陶瓷器在中國古代因黏土容易取得而能由人力大量生產,塑料品在工業程序的機械操作下,機械取代人力,以超快的速度大量生產。

    塑料能取代陶土除了機械生產量化的優勢外,最重要是塑料品沒有陶瓷器兩個最大的缺點。第一,陶瓷器容易破碎。陶瓷器非常脆弱,容易因人為無意疏忽而破碎,而且碎片會割傷人體。塑料完全沒這個問題,在使用的便利性上遠勝陶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品對陶瓷容器和食器的模仿,常見的例子就是印有青花圖案的塑料碗盤,在視覺色彩上,塑料能做到與陶瓷色彩一致,無法模仿的只是陶瓷的質感。第二,塑料非常輕然而陶瓷器卻很重,。因為重量原因而使用塑料來仿製陶瓷器的例子是仿陶塑料花盆。陶瓷花盆和塑料花盆的重量差別很大,但同樣的,塑料無法模仿陶瓷的質感。

    延續Jessica Rawson對器物材質的等級次序討論,他的論點是以陶瓷器對銀器的仿制來討論,認為低價值的材料仿製珍稀材料提高了低價值器物的地位。我不認同中國陶瓷器模仿了銀器的外形而提升了陶瓷器的等級位置這說法。陶瓷器只能在外形上模仿銀器,而不能模仿銀器的色彩,即使是塑料能在色彩上外形上能完全仿製陶瓷器,然而我們還是很直接分辨得出是塑料品,因為陶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質感,這是不能複製的。銀器,陶瓷和塑料三者的質感是完全不同的,很直接就能分辨的。當我們看一件仿銀器的陶瓷,看到的絕不是一件銀器,這是一件有陶瓷質感的「陶瓷」,我們根本無法從這件作品欣賞銀器的質感,我們欣賞的是陶瓷獨特質感的趣味,是很直接地把這件仿銀器的陶瓷「當作陶瓷」來欣賞的而不是銀器(沒有人會聯想到銀器,因為不像銀器也根本不是銀器)。仿銀器的陶瓷已是一個有自己獨特特質的獨立作品而和銀器完全沒有關係。

    Jessica Rawson的觀點只適合用於兩種材質的質感非常相似的時候,例如布料,冒牌的LV包包和真的LV包包質感上非常相似,這時候冒牌的LV包包真的能因仿製而提升了的等級位置。然而,銀器與仿銀器陶瓷的質感完全不同,是很直接「完全不同」兩樣物品,各有各的特色,人們不會從「仿製」的角度來品評。同樣的,塑料品並不能通過模仿陶瓷而提升了等級位置。

    人類對於「仿製」這詞先入為主的看法是負面的,連帶的就是「假冒」、「翻版」、「抄襲」等等低侮字眼,只要物品貼上了「仿製」的標籤就會被人看不起,更不用說提升了等級位置。

    延續物質等級次序的問題,我想討論的是現代因為機械生產和人力手藝的製造方式而引起物質等級次序的改變。陶瓷器的仿製品地位被塑料取代後反而提升了陶瓷器的物質等級位置。在工業機械化的社會中,我們生活充斥了大量廉價的機械複製品,隨著手藝技工的減少,手工藝品反而因為是「人手製作」而增加了藝術價值。陶瓷器的獨特質感是機械無法複製的,經過陶工的手藝捏造,被賦予藝術創作的審美眼光而提升了物價。這時陶瓷器的易碎性亦發揮了作用,隨著機械複製品的增加,陶瓷的使用減少,這時陶瓷因為很容易破碎而必須放置在嚴密保護的擺設位置,讓人有「可近觀而不可隨便觸碰」的警惕和「小心使用」的敬畏感,這樣反而提升了陶瓷做為藝術品的神聖性。

    回覆刪除